ENGLISH
 
 

毛泽东•企业家

 

Jim Cook
 
颜晗
  北京外国语大学

 


毛泽东的创业历程 (从 1927 年到 1947 年)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 那样从容不迫,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 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毛泽东 ( 1927 年)

毛泽东的人生历程

1893 年 12 月 26 日,毛泽东出生在中国南方的一个紧邻长沙 (湖南省省会)的小县城。童年时期的毛泽东十分叛逆, 总是想方设法挣脱当时封建社会残留的价值观的禁锢。 毛屡次挑战权威,在学校里被点到名时,他拒不起立; 甚至还公然反抗他的父亲。但虽说如此,他也没有做的太过火, 在离家出走三天后,毛向他的父亲叩头(双腿跪地,身子俯下, 用前额触地三次),以表悔过之意。

毛泽东在二十几岁时,因对学习的狂热而在同龄人中独树一帜。 他常常在早上八点时去图书馆读书,然后便一直呆在那里, 甚至午饭也不出去吃,直到图书馆闭馆。毛总是如饥似渴地阅读, 且阅读面十分广泛,比如新闻,名著,诗歌,史话等,但据说, 他一生从未涉猎过数学或者科学方面的书籍。 青年的毛泽东度过了一个特别的夏天,那时, 他整日在湖北周边的几个村子里游荡,亲身经历了贫苦、 饥饿和恶劣天气的侵噬。他曾为不识字的农民们写家书, 来换取食宿。这些经历使毛泽东深深体会到了农民的疾苦, 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真诚的希冀, 更在他们身上看到农民特有的坚毅品格。

在他老师(杨昌济)任教的大学里学习时, 毛泽东对很多学科作业不屑一顾, 且对自己认为无用的课程及分数丝毫不在乎。 但虽然成绩单上有好有坏,在他的老师 (湖南省最受人敬重的学者)被北京大学聘任时, 唯有毛泽东和他的两个同班同学被准许去北京学习。 后来,那位老师的女儿(杨开慧)嫁给了毛泽东;之后, 她因拒不透露毛泽东的行踪而被毛的敌人迫害而死。

毛泽东随着他的人生历程而转变。在起伏动荡、刻苦学习、 实践经历丰富的青年时期, 毛泽东整合出了和他后来形成的观念相得益彰的革命手段和信念。 在坚实的价值观、信仰、和实践的基础上, 毛泽东步入了他最为辉煌的中年时期 (随后便是他误入歧途的老年时期)。

毛泽东的人生巅峰时期,是他艰苦创业,创造性地毁灭敌人, 建立一个新中国的历程。20世纪50 年代早期的新中国,倡导人人平等, 中国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解放。 我将把毛泽东的巅峰时期划归为 1927 年 (33 岁的毛泽东开始领导对敌人的武装斗争)到 1947 年 (这时,毛泽东的军队即将击败其对手----蒋介石的国民党部队)。

1927 年到 1947 年的大部分时期,毛泽东的部队一直处于下风。 直到 1947 年,他的部队才开始占据军事上的统治地位。 伴随着统治地位的转变, 毛所带领的部队经历了组织作战模式的转型----由企业化的游击战到制度化的常规战争。 毛泽东本人对此次转型十分支持, 并公开宣告此次转型纯粹服务于军事部署而非国家统治。 对毛的部队而言,这次从组织松散的游击小队到纪律严明、 等级分明的常规作战部队的转型是颇为成功的。 转型后的两年之内,在 1949 年 10 月 1 日, 毛泽东的军队正式宣布了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1956 年,共产党已成为统治中国的稳固政党, 将其组织范式从革命性到政府性转变的时机已经成熟。 但共产党没有继续坚持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而是不合时宜地转入企业化模式, 导致了悲剧性的国内恐慌和大量人口死亡, 这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屡见不鲜。 毛泽东中年之后的愚笨和惨无人道,是我们所无法想象的。

在毛泽东的中年时期,我们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流企业家的风范: 他将自己的"创新产品”----中国化的共产主义, 引入了一个广阔的市场----中国;将它作为适应顾客“消费需要" (机会和平等)的主打产品加以推广; 努力抗击竞争对手---蒋介石及地方军阀; 并采取了一系列充满智慧、行之有效的措施。

创新产品、市场推广、 企业竞争及营销策略是一切成功(或失败)的创业行为的核心要素。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作为一个创业巨匠和革新者, 一个真正的机会主义者,一个鼓舞人心的军事战略家、设计师和表演家, 在出色的同仁和忠诚、可靠的下属的帮助下, 毛泽东成功地将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 而他的对手----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 当时虽已是执政党,并拥有超出共产党十倍的军备资源, 最终却没有丝毫取得胜利的机会。

毛泽东的创新

和谈其他的企业家一样,让我们先从毛泽东的创新 " 产品 " 谈起。毛曾竭力 " 反抗 " 一个广受推崇的垄断性 " 产品 " ----正统共产主义。 这一 " 产品 " 曾在苏联得到实践并推广, 它以卡尔•马克思著名的马克思主义为基础, 以工人阶级为核心,极力反对资本主义, 倡导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思想。

毛泽东的创新之处在于,他将广大农民而非工人作为他 " 产品 " (他精心设计来兜售给农民的中国共产主义)的推广对象。 毛没有像苏联那样鼓动城市工人进行阶级斗争, 而是致力于解除中国无数贫苦农民的赋税负担 (当时中国的农民人口远远多于城市人口)。 而正是当时“祸害”中国的一群相互勾结、 沆瀣一气的帝国主义者、军阀和地主, 使中国广大农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毛泽东在推广他的意识形态“产品”时, 将妇女和少数民族也纳入推广对象, 这无疑为其吸引了更多的追随者。他极力反对童婚、 缠足和强迫婚姻,认为妇女应得到和男人一样平等的社会地位。 他的这些观点在当时被斥为儒学异端,因为两千年来, 儒家思想一直认为择偶应取决于父母而非个人。

相信你也很容易看的出来,毛泽东还对用来推广他 " 产品 " (中国化的共产主义) 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创新。 毛泽东将他的 " 文字之师 " (意识形态) 作为政治武器,用他的言行, 向每个士兵灌输其中国化的共产主义 " 产品 " 的特征和优势。 当时, 毛泽东领导的军队处于被动地位, 只能零星地组织作战反抗, 毛泽东便在部队受挫时向士兵们灌输共产主义信仰。 毛的部队里,每个分队都有一个政委, 负责对士兵们进行共产主义教育。 他的部队里,有一条极为严格的纪律: 士兵们一律不得抢夺老百姓的财物, 无论从老百姓那里拿什么, 都必须付钱。

毛泽东的市场

在划定他的市场时, 毛泽东并未小肚鸡肠, 而是兼容并包。 他向农民阶级广开大门:矿工、工人、地主甚至还有不法者 (比如哥老会和许多反抗政府的少数民族团体)。 与此同时, 毛泽东在反对大地主、军阀、 帝国主义者和反动派这一点上立场十分坚决。 但他也绝不墨守成规,倘若某个军阀愿意投身革命, 他便对之宽容以待。

虽然在长征途中曾受到一些少数民族 (比如云南的娄娄族和番族, 甘肃的满族)的敌对, 毛泽东依然竭力为少数民族谋福利。 毛兼容并包, 在他的提议下, 中国共产党给予了少数民族地方自治的权力, 设立了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蒙古族自治区、西藏藏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毛泽东的市场定位

在毛泽东看来, 解除农民的赋税负担, 使他们获得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以及提升妇女地位, 是得到农民支持的法宝。 但这些措施,实行起来却步履维艰。解除农民的赋税负担, 必然会遭到大大小小的地主的反对。这不难理解, 因为机会和资源均等势必会让富人付出沉重代价, 但对一心只想填饱肚子的农民们来说却可有可无, 而提升妇女地位也自然无法得到较多男性的支持。 加之当时的中国备受帝国主义者的凌辱, 日本人开始对中国穷追不舍。因此, 毛泽东的市场定位是呼吁全中国人民站起来摆脱帝国主义的羞辱和压迫, 而不是向群众说教机会和平等这些大道理。 而这一摆脱帝国主义压迫的口号, 通俗易懂, 感染人心, 中国人民愿舍命求之!

1932年4月, 毛泽东和他的得力助手朱德将军首先代表全中国向日本人宣战 (尽管他们当时只得到不及全国1%人口的支持)。 为了和他的追随者及全中国人民形成统一战线, 毛泽东宣布将日本视为全中国人民共同的首要敌人。 虽然蒋是毛的死敌 (他杀害了毛的爱妻及亲弟弟), 毛泽东竟公然宣布他会带领共产党的部队服从蒋介石的指挥, 共同抵御日军侵略,。毛泽东此举, 向全中国人民展示了他的真诚和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坚定决心。

毛泽东的市场竞争

在毛泽东的共产主义事业刚刚起步时, 代表当权派的蒋介石发动了六次围剿运动, 企图消灭毛的部队。 起初, 蒋介石派出了相当于毛的部队三倍数量的军队, 士兵均配备精良, 并有飞机辅助作战;随后, 蒋又相继派出相当于毛部队四倍、 六倍数量的军队对毛穷困潦倒的游击部队进行猛攻。 蒋介石对毛泽东的六次围剿虽均以失败而告终, 但对毛朱部队的打击却极为沉重。 在第六次围剿运动时, 为了销毁毛方士气,蒋介石扬言毛的部队已被消灭, 毛的追随者四处逃窜, 流离失所。 为了躲避蒋介石的剿杀, 在第五次反围剿后,毛泽东发动了长征运动。 对每一个参与长征的人来说,每前进一步, 都是在和生命赛跑。

艰难的长征 ( 1934 年 10 月 10 日 到 1935 年 10 月 19 日)

大事业的成就, 都需要痛苦的洗礼。 对一般人来说, 成功前的痛苦折磨可能只是暂时被迫远离家乡, 过一番穷困潦倒的生活。 但对毛的部队而言, 长征是一场值得载入史册的英雄运动。 毛泽东的领袖魅力及无数中国农民的英雄主义精神, 令人望而生畏,心生佩服。 八万名参与长征的士兵, 最终只有 6000 名成功到达终点---延安 (一个位于陕西西安北部的小县城)。 据记载,长征总共持续了 368 天, 走过了 9650 公里。 长征于 1934年 10月 6日,从江西省开始,跨越了 24 条河流, 18座山(其中有5座长年有雪覆盖), 11个省份, 直至到达位于中国北方戈壁滩边缘的延安窑洞。 历史资料只能模糊地描绘那些经历过和死于长征途中的人们所遭受的苦难和折磨, 要想切实感受长征的艰辛, 你要将自己置身于那些为中国革命献身的英雄们的艰苦生活之中, 细心体悟。

在长征途中, 有一个小型医疗队, 夜晚时不料被暴风雪袭击, 队员们便躲在用来搭帐篷的帆布里, 其中有一名队员坚持要站岗放哨, 却被活活冻死。 据幸存者回忆道, 在一场战役中, 在蒋介石派出的飞机的轰炸下, 部队遭受重创, 冰冷的河水中到处是牺牲的同志的尸体, 许多还在奄奄一息的同志湿透的、冰冷的制服中死去。 在过一个隘口时,有个营里有超过 300 名士兵成了雪盲而短暂失明。 在甘肃(位于中国中北部)的大草原里, 数千士兵或被沼泽所吞没, 或被饿死, 或被当地人杀害。 那时的艰苦,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周恩来曾写道: "对我们来说, 最艰苦黑暗的时候是长征途中, 特别是穿过西藏边缘的大草原时, 不仅难以饱腹, 连口水都没得喝, 近乎绝望。" 许多士兵在日记中写道, 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要喝自己的尿来延续生命。 这一个又一个的事例, 使长征成为了划时代的历史奇迹。

打破旧秩序的努力

我被长征浩大的规模和当时的艰苦环境所深深震撼, 且在我看来, 毛泽东竭力打破当时社会旧秩序的挣扎和努力并不亚于长征时的艰辛。 试想毛当时面临的挑战: 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统治, 推翻军阀的暴政, 将妇女从儒家的封建保守观念中解放出来, 击败地位显赫、富可敌国的当权者 (孙中山、蒋介石等人的追随者,和美国关系密切)。

马基雅维里有句名言: " 人们应该知道, 没有什么比领导一场打破旧秩序、 建立新秩序的社会变革更难尝试和指挥的了, 没有人能预料其成败。 " 毛泽东的红军 (他 " 产品 " 的 " 推广者 ") 为建立新秩序所经历的苦难和折磨, 正是这句名言的真实写照。

毛泽东的营销策略 

任何战略决策如果单独衡量, 或许会显得平庸, 但倘若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 人们便会看出其妙处, 对其心服口服。 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策略:

  • 寻求农民而非工人的支持
  • 因地制宜, 使马克思主义适应中国现实状况
  • 不再寄托于群众自发起义
  • 争取民心, 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
  • 将军事作为政治手段而非统治工具
  • 军队平等化, 禁止强取豪夺、任人唯亲
  • 出其不意, ,请君入瓮
  • 加入共产党, 而非国民党或无党派
  • 做好持久战的作战准备
  • 为解放全中国而战
  • 只将日本而非国民党作为敌人
  • 兼容并包,广纳支持者
  • 通过解放和平等争取妇女支持

毛泽东花了十年 (1917 到 1927 ) 的时间, 不断更改、实践着自己的一系列策略。 虽然决定采取上述措施, 毛也并不墨守成规, 一成不变地加以实施。 他曾写道有关理想主义的弊病, 并自视为实践主义者。 在当时的中国, 没有一个军队像毛的军队一样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群众支持。 毛的部队对其忠心耿耿, 甚至还有敌方的士兵转而投奔他的部队。 毛泽东还得到了地方群众在情报和短期作战方面的支持。 后来 ,随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以及毛泽东部队的土改成就得到群众自发宣扬, 在内战 ( 1945 到 1949 ) 的最后阶段, 蒋介石领导下的国民党内部土崩瓦解, 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也随之崩溃。


新中国的成立
毛泽东的组织

毛泽东实际上只有一个组织----中国共产党。 据他自己说, 军队只不过是为共产党服务的工具而已。 但在毛泽东的创业努力中, 正是军队造就了其胜利。 因此, 目前我们要着重探讨毛的军队(起初称为红军, 1946 年后, 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泽东军事斗争以长征为巅峰时期, 于 1947 年结束, 那时, 中国共产党已即将占据全国的统治地位。

军队文化

毛泽东为其游击部队所打造的文化和传统的常规部队截然不同。 从 1928 年开始, 部队的基本规则便稳固确立, 其中有: 军官不得殴打士兵;军官和士兵一概平等; 士兵可以自行组织会议发表言论; 制服、军章、皮鞋、排场等繁文缛节通通免除; 部队账目透明化,士兵可随时监督。 这样一种平等、开明的军队文化成为其发展的驱动力。 毛泽东曾说, 红军之所以能够经历千锤百炼而固若金汤, 归根到底是其内部的民主实践。

在毛的部队里, 人人都能发表看法, 和首长直接接触。 在和敌方开战之前, 部队的作战计划和目标向所有士兵公示, 军队甚至鼓励士兵们发表不同意见以完善作战计划。 毛的部队严令禁止强取豪夺及强奸妇女。 可以说, 在毛的领导下, 整个部队得到了教化。 部队的一举一动, 都被视为共产党倡导下的社会新秩序的范本, 以之获取群众支持。 当部队需要粮食时, 士兵们便给农民们干活或者从农民那买粮食。 打仗只是士兵职责的一部分, 而另一部分是参加政治讨论会和争取良好的政治表现。 这和毛泽东对手----蒋介石的部队截然不同。 毛的部队常常能得到群众提供的敌方情报, 并在群众中名声极好。

毛泽东的性格

从小便桀骜不驯, 毛泽东无疑是个彻头彻尾的革命者。 他厌恶儒家经典, 反对儒家伦理所提倡的秩序和礼节, 它们虽束缚了中国民众, 去并未禁锢毛泽东。 毛违抗父亲离家出走, 还不到十岁时就公然反抗老师。 比如有一次, 因为实在想不出任何站起来的理由, 毛泽东便坐着回答老师的问题, 这让他的老师火冒三丈。 年轻的毛泽东总是凭自己的直觉来分辨是非。 他是一个行为不当的年轻人? 错了, 他是一个反叛者!

毛泽东还是一个狂热的学习者! 毛早年博览群书, 这对他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水浒传》----一个关于绿林好汉行侠仗义的故事, 竟对毛泽东后来的一系列作战行动起了指导性作用。 在 20 岁左右, 毛泽东曾从早到晚呆在图书馆里, 六个月里日日如此。 他读了许多哲学家的书 (中文译本), 其中有欧洲的哲学家, 包括亚当•斯密、赫伯特•斯宾塞、 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尔斯•达尔文、 让•雅克•卢梭和孟德斯鸠等。25岁 左右, 毛泽东已经养成了终生读书的习惯。他读完一页书, 边缘的空白处总是写满评注和批 评 (尽管那本书不是他的)。

毛泽东还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老师。 28 岁时, 毛泽东建立了一所开放学校----湖南自修大学。 后来, 他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所长, 教授政治思想, 如 " 中国的农民问题 " " 农村的教学方法 " 等。 在根据地作战时, 毛泽东便亲自教授自己的干部和士兵, 他还曾经教过农民读书写字。 在他由地方到军队最后成为中共领导者的过程中, 他从未停止教授自己身边不识字的人。 在毛的晚年, 当埃德加•斯诺问他想以何种身份载入史册时, 他回答道: " 只当一个老师吧。 "

在不断反叛、准备和教育的基础上, 毛经过无数尝试和实践, 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且极具魄力的领导风格, 这种风格奇迹般地使他经受住了革命 ( 1927 到 1949 ) 的考验。

作为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老师, 毛的性格自然是很外向的。 他主张行动重于思想, 更加彰显了他 " 外倾 " (E) 的性格。

毛泽东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观察, 掌握社会动态, 并凭自己的直觉 (N) 将其和古今历史相结合。 毛极具预见性和创造性的策略的提出, 便归功于他独特的凭直觉 (N) 行事的做法。 直觉

虽然人们普遍认为毛泽东在决策时更重理性 (T) 思考而非感觉, 但我认为他更靠近 " 思想者 " 和 " 感觉者 " 之间。 或许, 毛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具有使直觉服从理性 (T) 思考的能力。

最后, 我们来谈谈毛的生活作风。 他屡经挫折, 命垂一线时, 他总能沉着撤退 (比如 1929,1933,1934,1935 年的撤退)。 1929 年, 毛泽东在党内丢了面子; 1933 年, 失去了军队的领导权; 1934 年, 受到国民党军的重创; 1935年, 遭遇统治危机 。然而每次危机, 毛泽东都能成功应对。 他于 1930 年回到中央政治局, 次年当选主席, 在经历了 1933 年一系列失败的军事行动后, 做出进行长征的决定, 并得到军队的领导权 (1934-1935 年), 随后巧妙化解军事统治危机(1935年)。 毛的这一系列成就是其经过深思熟虑、 采取准确行动所取得的。

由此, 我们可以加以归纳, 毛泽东和大部分企业家一样, 具有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中的提到的典型的企业家个性: 外倾 (E) 、直觉 (N) 、理性 (T) 、感知 (P) 。

组织结构

起初, 毛的军队犹如一盘散沙, 士兵们特别擅长 " 打了就跑 " 式的作战方法 (这帮士兵后来被训练成一支精良的突击部队)。 当时的部队只是自发形成的地方武装, 毫无组织纪律可言。

当毛的军队开始对日军发动战略反攻时, 其士兵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毛的军队设有三个等级:乡村、城市、中央。 乡村一级由地方民众组织起来的自卫队组成, 士兵们大都未经过训练,只进行地方作战 (像民兵组织一样)。 城市一级由红军正规军分队组成, 每个分队都有一个地区长官指挥作战, 并从地方上获取日常补给。 最高的中央一级则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 最初, 中央一级的红军部队有三大战线, 每个战线有三个分支, 每个分支按师、团、连逐级划分。

军队的每一级, 从师到连,都有两个领导者, 一个军事长官和一个政治长官。 政治长官 (起初被称为政委, 之后被称为政治指导员) 的职责是确保部队完成其政治使命。 政治长官也担任部队的党委书记, 倘若军事长官违反了党的政策或指示, 政治长官对其有绝对的否决权。 这种双重领导机制一直持续到现在, 比如国有企业中 (党委书记有权否决公司总裁)。

但虽如此, 部队党委书记的权力只在特殊情况下行使, 其主要职责是政治教化及领导党的日常工作。 1930 年的党中央报告明确定义了政治指导员的职责: " 确保部队进行政治训练, 领导群众运动, 并兼任党支部书记。" 实践证明, 党支部越贴近群众利益,越具代表性, 部队就越稳固, 而这一重要的政治角色只能由政治而非军事长官担任。

毛泽东的部队有两个模式----政治和军事, 政治优先。 他的军队有三个等级: 乡村地方的业余部队、 城市地区的行政及作战部队和全国的指挥作战部队。 毛采取的避开城市、 贴近群众的军队组织模式和策略使其部队拥有了来自群众的强大后勤支持和保障。

成功之道

毛泽东的 " 产品 " 是中国化的共产主义, 其 " 消费者 " 以是否加入共产党来考量。 党员的评价是由其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性决定的。 起初, 共产党更像一个乡村俱乐部, 只有 420 名成员 ( 1924 年), 增长缓慢( 994 人, 1925 年)。 二战结束时, 共产党员数量由 40,000 ( 1928 年) 激增到 1,200,000 ( 1945 年), 每年的增长率高达 22%。

掌握主动权

在毛泽东的整个事业历程中, 一个闪光点是他总是果断并极具预见性地掌握主动权。 最大胆的一次莫过于长征了, 此外还有首先宣布对日战争 ( 1932 年 4 月 5 日 )。 毛的一系列策略是其掌握主动权的关键: 妇女解放(与儒家相悖)、持久作战(与孙子相悖)、 " 打了就跑”的游击作战、争取民心而不计城池得失、 招募教化农民、禁止强取豪夺和强奸妇女等等。 抓住主动权是毛泽东博古通今, 注重自身实践经验的结果, 这无疑是他击败对手、建立新中国的法宝。

遭遇风险

毫无疑问, 毛泽东当时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 公开打压共产党的国民党军队拥有更加优良的武器装备, 更有飞机辅助作战,其军队数量远多于共产党方面。 此外, 人们对最近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还记忆犹新----太平天国运动 ( 1850 年到 1864 年)。 这场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近两千万中国人民在运动中丧生, 而当时的现状却并未因之改变。 在当时的情况下, 毛却要以其土狼之师发动一场对抗顽固当权派的社会主义革命。 且他的士兵们对于这场革命全然没有预期, 甚至一头雾水。 但虽如此, 对毛部队的每个士兵来说, 他们之间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 彼此平等相待, 这在国民党或军阀的队伍里是无法体会到的。

毛泽东和他的红军六次反围剿成功, 打破了国民党方面消灭共产党的企图。 虽然死伤惨重,红军的士气依然高涨。 第五次围剿运动后, 国民党部队单方面宣布共产党已被肃清。 长征结束时, 超过 90% 的士兵牺牲, 幸存下来的红军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不仅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更坚定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决心。

毛泽东和他的红军六次反围剿成功, 打破了国民党方面消灭共产党的企图。 虽然死伤惨重, 红军的士气依然高涨。 第五次围剿运动后, 国民党部队单方面宣布共产党已被肃清。 长征结束时,超过90%的士兵牺牲, 幸存下来的红军们紧紧团结在一起, 不仅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更坚定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决心。

夯实政权

1949 年中期, 距新中国成立前的几个月, 毛泽东宣告: " 我们熟习的东西有些快要闲起来了, 我们不熟习的东西正在强迫我们去做。 " 他领导的这场革命斗争就要胜利了!

新政权的稳固意味着要完成革命的收尾工作。 台湾、海南和西藏仍尚待解放, 土地改革需进一步贯彻, 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亟待

可悲的是, 毛领导下的中共采取了错误的组织范式----企业化 (革命式)的组织范式。 1979 年, 毛泽东去世后不久, 中共由邓小平掌权。 他领导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采取了正确而适当的组织范式----制度化的组织范式。

总结

新政权的稳固意味着要完成革命的收尾工作。 台湾、海南和西藏仍尚待解放, 土地改革需进一步贯彻, 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亟待成立。

致歉

我目前所做的研究对于准确解读这一篇章是远远不够的, 每年都有新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史料记载公诸于世。 有些记载或在毛在世时被限制出版, 或因其政治敏感性而被隐藏起来, 比如 "横渡大渡河" 的故事被大大夸张而失真。 关于毛部队的发展及文化等被极度夸大, 以适应宣传毛泽东本人的需要。 随着众多历史真相浮出水面, 我们发现毛泽东的许多伟大事迹实际是其他领导人所为。

此篇文章参考众多历史文献, 精心筛选历史事实, 以向读者传达这样的信息: 企业家们的经历大多是有代表性的, 彼此之间共性很大。 下一篇文章里我将谈到亨利•福特, 读者们若将其和此篇文章对比, 便会发现毛和福特之间在人生经历和处世哲学上有很多共通之处。 正如拉尔夫•邦奇所言: “要想弄懂一个观点, 不如从一个人身上寻找答案。”这便是我的写作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E" 意指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法 (tinyurl.com/MBTI-01) 中的外倾(E)/内倾(I)类型, 其它三种类型分别是感觉(S)/直觉(N), 思考(T)/情感(F), 以及判断(J)/认知(P).
  https://cha4mot.com/Mao/Mao-cn.html
Copyright © 2013,2014 by Cook-Hauptman Associat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Send Jim email